首页 > 资讯
长江金岸人才港 |汉史文化传播服务中心李冀: 用科技手段再现历史 让武汉文化永续传承
众创网2017-11-30

编者的话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累计为国家培养了300多万高素质人才,他们是武汉发展的“金矿”。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关精神,推进“双创”蓬勃发展,江岸区招才局、共青团武汉市江岸区委员会联合众创网(www.zhongchuang365.com)推出“长江金岸人才港·校友创新创业典型”系列宣传活动,寻找50名在江岸区创业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回顾他们的汗水与成长。

汉史文化传播服务中心:李冀

武汉市汉史文化传播服务中心创始人。

微信图片_20171130165528.jpg

李冀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从小就为自己的家乡文化感到自豪与骄傲。可是当他走入大学校园,却发现大多数外地校友在四年大学时光后,仍不了解武汉。对武汉不了解,也就对武汉没有感情,一部分非汉籍大学生最终选择离开。

毕业后,李冀从事了十几年的文化工作。但传播好武汉的文化,已成为他的执念。他选择成立汉史文化传播服务中心,将最新的科技手段与武汉本土历史文化融合起来,希望能为家乡的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创立武汉文娱地图

2004年,李冀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就开始了创业的道路。当时,他创办了一本名为《玩转武汉》的杂志,内容着眼于生活服务资讯,对象是大学生群体。李冀说:“武汉的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并不清楚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地方。《玩转武汉》颇受欢迎,正是因为解决了这一痛点。”

杂志定位月刊,最初版本是黄页样式,可以将商品优惠信息发布到内容页上。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学生们根据推荐内容,可以很方便的安排游玩路线,而纸质优惠券也吸引了不少大学生走出校园,享受武汉美食,品味当地文化。

辗转的文化创业之路

离开学校后,李冀转型开始做媒体及服务平台。在2009年,文化服务和媒体开发还是一片蓝海。他代理了许多媒体平台,例如分众、聚众,同时做媒体平台资源整合发布,拓展的第一个资源就是大学和中学,通过户外篮板贴和球网、广告牌为载体做广告的分发。

2012年,李冀将汉史文化的前身——志愿服务队搬迁到江岸区。他以“科技点亮历史”为口号,开始在文化场馆内做360度的直播,让青年人接受这些文化传播。通过网络力量进行宣传,让不了解文化场馆的人前来游玩。李冀觉得,不是人们不愿意,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融入进本地的城市文化生活。

在江岸区生根的传播中心

一开始的时候,人们对于汉史文化传播服务中心不了解。李冀介绍说,汉史文化传播服务中心是一个在民政局备案,由武汉市文化局作为主管单位的民办非企业,属于民间自发性社会组织,运营项目以公益为主。他希望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吸引人们了解武汉、留在武汉。

微信图片_20171130165521.jpg

武汉很多的红色文化资源都集中在江岸区,李冀由此开始了以江岸区历史文化场馆为基础的传播之路。针对大学生和武汉外地游客,他开始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进行地域文化宣传工作。

传统的宣传方式对于大学生的共鸣感不高,所以他选择运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VR、全景、网红直播等方式吸引大家关注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用更生动贴近的内容去感染年轻人。

他满怀期待的说——

我们能做到文化的传承、弘扬。创业项目都是有周期性的,但我们正在做的事,是可持续的,是可以几代人一直做下去的。

在筹备期,江岸区政府在组织机构注册、活动交流、合作宣传等多方面给予帮助,让汉史文化传播服务中心这个新兴组织得到了实践机会,打响了名气。未来,李冀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政策保障,稳步发展下去。

心之所向,等你“归岸”!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