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跟帖实名认证 让网络自由不再“任性”
众创网2017-09-0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世界。在网络里,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最新消息,随手分享身边趣闻,但网络暴力却一直从未远离我们,影响着网络环境。

网络暴力盛行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在茶余饭后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言论。

自由、开放、匿名,给予网民一种放纵的存在感,似乎谁都可以一针见血,谁都可以肆意对任何人、任何事做出评论。

于是,各种"网络正义"开始在网络横行。

在8月8日九寨沟地震后,票房一路飚红的《战狼2》导演吴京的微博下就涌现了无数"逼捐"网友,而且还出言道:“首先证明,这不是道德绑架,这么高的票房,不捐不合适吧?”

抛开票房至未回款的现实情况不谈,吴京本人在地震发生后就已经以“登峰国际”名义在经济不甚宽裕的情况下捐出了100万元人民币。这本是一笔不小的数额,然而却依旧有人对此纠缠不休,质疑"捐的太少了"。

还有前不久,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非常火,扮演剧中小三角色吴越的凌玲就因为对角色成功的塑造,而导致网友入戏太深,纷纷跑到她微博底下骂人。无独有偶《甄嬛传》中小主安陵容的扮演者,陶昕然也没能幸免。对此笔者不禁想问这些演员做错什么了?演技不好被骂,那么现在演技好也错了么?

影响恶劣

上文中举的例子并不是个例。可以说,每次有公共事件发生,网络战场上就总会出现各种“喷子”,一味的指责、谩骂。

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人都摆脱了自身真实的角色束缚,人性在网络上放大,日常生活中说不出口的话,在网络上似乎就可以脱“口”而出,不在乎他人感受,不在意带来的影响。

而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人们对事件判断能力的削弱,经常会对吸引眼球的问题人云亦云,导致在网上出现很多缺乏思考的,不负责任的、甚至是不理智的言论。

网络环境 需及时规范

面对互联网上网络暴力横行,谣言四散,想要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必须要加强规范。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提出,自10月1日起,各网站要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对于未经认证者不得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对此有人质疑,这是否会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给互联网的繁荣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实际上,“限制”在所难免,不过这并非针对普通公众,而是限制了那些散布网络谣言、别有用心者的自由;限制了那些不分青工皂白、以谩骂侮辱他人为乐的“网络喷子”的自由;限制了那些受利益驱使的非法公关与“水军”们的自由。

当下,人人都是“自媒体”,都可以成为独立的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但当我们在享受网络便利的时候,同样面临着互联网谣言满天飞、严重干扰对信息真实性判断的尴尬。充斥着污言秽语、胡编乱造的非理性跟帖评论,已经影响到了网络舆论场的正常秩序,更有甚者会威胁社会稳定和安全。

想要整治网络上的不良风气,必须从源头抓起。跟帖实名认证,就是要让造谣者与传谣者们明白:互联网世界并非“法外之地”,其间的一言一行,同样要和现实社会一样,承担社会责任与法律风险。

事实上,无论在任何国家,网络“自由”都是有边界的,都不等同于毫无底线的肆意妄为。当一小部分人的非理性行为越过了道德和法律的边界、侵犯到大多数人的发言权与知情权,就已经走向了公众自由的反面。跟帖实名认证,正是要以对“任性”的约束,来保证全体国民的网络自由。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