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全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65亿 阿里大文娱发力短视频
众创网2017-09-08

2017上海网络视听季暨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已顺利召开,该论坛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

根据人民网记者从论坛带来的消息,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65亿,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达5.24亿。

网络视听产业需提高质量

论坛现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罗建辉和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于秀芬带来一组数据:截至2017年6月,中国视音频应用用户使用率分别达到了75.2%与69.8%。

网络视听产业营收规模连年增长,在已披露2016年相关财报数据的54家中国上市互联网企业中,营收整体增长最快的业务领域为网络视频和社交网络。

今年上半年,各网站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播出的网络剧近400部、网络电影4000余部、网络动画片568部、网络纪录片84部、网络栏目近4600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1.jpg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罗建辉在论坛介绍了上述情况。他说,我国网络视听节目生产持续高速增长,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65亿,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75.2%;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5.25亿,手机网络视频使用率为72.6%。

罗建辉指出,在数量和规模高速增长的时候,网络视听产业更加需要着力提高作品质量。

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强调网络视听节目必须坚守文明健康的审美底线,要坚持与广播电视节目同一标准、同一尺度。罗建辉表示,下一步总局还将通过实施“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等,促进网络视听精品创作生产,形成网络视听文艺“高原”,继而力创“高峰”。

阿里大文娱发力短视频

随着短视频成为内容创业的风口,短视频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种焦灼的状态。

资本狂热,AT相继入局,短视频产品不仅重构了微博、头条和陌陌等平台的原有生态,同时一批独立的短视频平台也粉墨登场。根据QM数据,2017Q2短视频行业月活用户达到了1.9亿,同比继续增长46.1%。

今年3月底,阿里大文娱将UC、优酷、土豆等旗下自媒体平台统一为大鱼号。大鱼号得到阿里巴巴的技术能力和数据能力支持,同时享有阿里文娱的生态资源,能够充分从内容生产、用户触达、商业化三个层面赋能内容创作者。

2.jpg

在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上,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副总裁周晓鹏在演讲中指出,短视频行业正在迎来新风口,但头部以外大多数创作者都面临运营和变现的双重难题。而阿里大文娱将以大鱼号为核心,从内容生产、用户触达和商业化三个方面,发力短视频行业新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全链路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对于商业化,周晓鹏则指出,大鱼号将以泛宣发、泛电商、泛IP三种模式为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开拓新的变现路径。三大商业化方向同步发力,无论在对接广告主与短视频创作者,让创作者接入大文娱宣推链条,大鱼号都成为了短视频商业化的最短链路,同时兼顾短视频创作者的短期收入和内容的长期价值。

同时,大鱼号在今年3月宣布将原UC订阅号的“量子计划”升级为“大鱼计划”,10亿现金扶持基础上,再追加10亿,共20亿纯现金赋能自媒体。其中设立专项短视频创作奖金激励不超过1000名创作者,每人每月可获1万元现金激励,每月根据当月表现评奖。

最后

对用户来说,短视频是刷也刷不完的新鲜内容,他们的注意力和时间被无限消耗在这里;对内容创作者来说,这是图文内容的升级,谁不想成为下一个papi和小野?对于广告主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即将让他们完全把钱从电视广告完全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来的“最后的稻草”;而对平台来说,这是新的流量工具,用户、内容和商业化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统一,这个风口不得不追。

从各大平台的角度来说,它们不仅要吸引用户和生产者,同时要考虑商业化,操盘难度不不可谓不小。在当下这个阶段,产品模式对用户的吸引已经被证明,而如何为平台上的内容生产者和平台自己取得成功的商业模式,则成为未来一年各大平台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