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第二届互联网+校企联盟828高峰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企业、政府代表讨论热烈。众创网在会后邀请到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院长赵北平,就市校企三者的关系、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采访。
应该如何打通校企之间的沟通渠道,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吗?
赵北平:现今校企沟通之所以沟通不畅,主要是受限于意识理念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对研发环节不太重视,投入很少,也缺乏和学校联动。对于学校来说,老师只关注学术研究,重视职称评选的需求,而忽视了技术研发的实用性。
大学老师的研发不能仅仅为了编写论文,而应该提高技术的实用性、针对性,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进行研发。产品从技术到成为样品,再到成为产品面向市场,这些阶段的转变需要付出大量的工作,这些方面都应该得到重视。
在您看来,应如何确保市校企合作的快速实现?
赵北平:市校企合作最重要的是要找准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的基础是什么。其次是要确定合作模式与合作方式;最后是选择正确的合作项目,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对于校方来说,对外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为企业输送人才;二是进行科技与技术的合作。实现合作需要找好合作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于双方来讲都是合适的,都能够带来收益。
作为一名创业学院的院长,您对现今高校创业教育有怎样的看法?
赵北平:当今的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问题,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对于那些有创业潜质与创业能力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第二、人才培养目标缺失,经研究发现,高校培养的学生里,有少量的研究型人才,占绝大多数的应用型人才,还有占10%-20%的创业型人才。对于这些创业型人才,却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三、创新与创业的关系不清,创新和创业应该是一双手,虽然是不同的概念,但相辅相成。
众创网 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