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是影视行业里最重要的人员之一,却往往处在产业链的金字塔底,甚少有话语权。大多数人需要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经过千锤百炼也未见得能成为梦寐以求的大编剧。
编剧人才不断流失
在我们周围,青年人热爱戏剧,热衷编剧的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光我国公办与民办的高等院校中的戏剧专业就有一百多个。仅以上海戏剧学院为例,戏文系每年毕业的编剧专业本科生以及编剧专业硕士生的数量足以抵得上现有一个省的编剧建制。
学生艺考时不断奔波学习,在激烈的竞争之后才考上学校。然而,经过严格专业培养并已基本具备编剧能力的学生,却在一毕业时就销声匿迹,绝大部分不会从事编剧行业。行业待遇以及行业乱象阻隔了他们与梦想之间的道路。
剧本缺乏创新,被抄袭难以维权
在电影创作的整个运作中,打造或寻找好剧本永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选准题材则是冲出起跑线关键的第一步。一个好的剧本必然会在资本市场有号召力,在人才市场有吸引力,在影片市场有竞争力。时下,资金好寻,剧本难觅,已经成了电影界的常事。中国影视剧一味地模仿和借鉴外来剧,扒了别人的手段,但扒不了别人的文化形态,最后出来的“四不像”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可。
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影视文化,明确导演权利,对工作人员给予艺术承认和经济补偿,并尊重原创。美国编剧拥有很好的创作自由度以及权益保障,“在美国,政治不可以干涉电影创作,并且导演偷窃编剧创意、篡改剧本的做法,在好莱坞是不会发生的,有很多工会、合同来保护你的权益。在中国原创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抄袭者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导致抄袭现象的泛滥。
“霸王条款” 疑变相拖欠稿酬
在影视剧创作的整个环节中,剧本的地位十分重要。编剧应该是影视作品的核心创作力量,但编剧的地位却与他们起到的作用不大相符,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刚刚入行或者不知名的编剧,一部戏可能也就几万元。编剧的收入在业内来说,可谓“寒酸”。
编剧行业里存在的一些“霸王条款”,更让编剧的待遇雪上加霜,比如剧本要达到投资方要求的标准为止,剧组不开拍不给编剧税后的酬金。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在业内看来,就是变相拖欠编剧稿酬。
剧本不由编剧决定,受到各方干扰
金牌编剧王宛平就提到说:“我现在很想写高大上的东西,但是我一旦写了出来,给电视台和制片人看,他们觉得我们东西不狗血,不雷人,希望我们加点狗血和雷人的剧情进去,但是我们也不愿意做,这种取舍是让编剧很为难!”还有做历史剧的编剧也指出:“现在做历史剧,特别是历史正剧都没人看了,大家都喜欢看古装雷剧,要是不跟潮流就丢饭碗,我们不想迎合,但是没有办法,我们的确很纠结!”
现在电视台和投资方都很功利,都是根据以往作品的经验总结来看新的作品,不希望承担风险。只要有流量演员配合,加上火热IP,他们就会买账。
如今一线编剧拿的钱不如三线演员多,行业有它的畸形之处。大多数编剧都经历过被改稿、讨薪难。编剧是重要于演员的一环,行业里应该有属于他的位置。有理想的青年编剧仍在不断出现,但是如果无法改变行业现状,未来难以想象。
众创网 郑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