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家李枫在微博发布的《关于郭敬明致所有人》文中称,和郭敬明一起在成都签售《燃烧的男孩》的时候曾遭到郭敬明的骚扰。此事一经发布便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由此娱乐圈内行业的混乱可窥一二。
影视圈潜规则成“显规则”
蒋欣做客节目的时候曾说过一段话,引得网友们纷纷点赞。她说:“当时的画面是这样的,一堆照片在那摆着,然后其中的一个副导演还有另外一个组的副导演坐在一起,就看这些照片就说‘哎,这妞儿不错’。我当时就觉得如果你当时拿的是我的照片,我现在过去会给你一巴掌!你是来做什么的,你是副导演,你是来选演员的,有多少人是在你们手上毁掉的,他们会觉得有可能我们没有跟你怎么样,或者是没有对你有什么好处或者是怎么样,这个照片可能就不会再递上去了。你对我们是公平的吗?不是公平的,所以有的时候会觉得,这种不公平好可怕呀!”
随着演艺圈的市场化运作程度日益加深。独立制片人、导演和演员和剧组、影视公司脱离了行政隶属关系,结成了合同合作关系,虽然极大地提高了演艺人才的自由度,为实现各种演艺资源按照市场规律配置创造了条件,却使演艺圈成了不受外部约束的“自由王国”,为潜规则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
几十万人争闯独木桥的现状,使掌握资源的独立制片人、导演以及他们的关系人在娱乐圈的地位显得举足轻重。于是,想走捷径的演员就放弃了原则,抛弃了道德,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向他们交换的筹码,换取娱乐圈的名利。
小鲜肉当道,资本眼里只有钱
现如今的中国电影赚钱靠的不是剧情,不是好的内容故事,不是演员精湛的演技,而是全屏刷脸,谁的粉丝多就用谁,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电影基本上都是明星扎堆各种串场,然后每个明星振臂一挥大批粉丝蜂拥而至。
然而,影视剧质量差不能全怪小鲜肉。小鲜肉的横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投资方和制作方的偏爱。比起老戏骨,小鲜肉有着更为庞大的粉丝基础。投资方邀请他们担纲主角,不但有了流量保证,也有了话题度和关注度。
并且,其中观众也难辞其咎。大量粉丝与观众的喜爱影响了制作方对制作经费的投入,许多导演启用小鲜肉也是为了保证票房与收视率。实际上,影视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鲜肉并不是万恶之源,观众也并不是罪魁祸首。投资人、制作方的投机取巧,鲜肉的不思进取,观众对颜值的追求,共同造就了这样一个浮躁的市场环境。
如果用一个小鲜肉就能有市场票房保证,那剧本以及表演就难以被重视。制片方不会对剧本反复打磨,也不会对演技作过多要求。因为热门IP与小鲜肉结合的模式比原创更有安全感,而且操作方便,但这无疑是恶性循环,只会让电影质量越来越差。
就如同演员周杰所说的那样,鲜肉当道就如同快餐食品。影视作品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把快餐食品当做主要粮食无疑是不健康的。
众创网 郑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