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停刊七个月后的京华时报 民间资本撤离账上只剩几十万?
众创网2017-08-01

2016年底,京华时报纸质版传出停刊后,曾一度在媒体圈讨论的沸沸扬扬(详见钛媒体此前报道《京华时报:亏损严重,突围未果,明年元旦休刊》)。

7个月过去了,有媒体报道称,目前京华时报的民间投资方已经确定将撤出。由于这大半年整体营收甚微,报社账面上目前只剩几十万元。为此,北京日报与京华时报管理层商量后,将再一次进行调整。

据透露,目前暂定的方案是,关停京华网、京华时报官方微博、京华时报官方微信,“京华圈”App及其10余人将并入到北京日报,其他所有人员(包括原有京华时报人员以及服务京华时报改革的投资公司派驻人员)如何安置尚无最终消息。

另据了解,京华时报的新媒体产品“京华圈”,6月份开始基本停止了技术更新,只做基本维护。

来自蓝媒汇的报道称,京华时报转型伊始,留下的人员可谓还是激情满满,在查阅了1月份京华时报报道的一些内容可以看出,在只剩下20多个采编的情况下,京华时报在原创方面也做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报道。

而后随着App“京华圈”的上线,将整个报社的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随后京华时报“富媒体”(电子刊物)也面世,在甩掉了纸质刊的发行以及减少人员开支和退租多余房屋后,整个京华时报开始向着低成本、扁平化管理、技术推动的道路在行进。

但好景不长,知情人称,3月份开始,改革几乎就属于停滞不前了。所有业务线开始“各自为战”,没有了统一的目标,也没有人给员工们介绍改革的进展。

据了解,上述原因一方面是报社的历史问题始终无法捋清,纸质时代的投资方北大文化的账没算清,清产核资核出了京华时报的正资产3000万,后来重新审核这个数字又变成了1000多万,清产核资来回折腾拖延五个多月。产品问世,合作未定,对产品无法进行任何商业推广,导致投资方不愿再参与其中。

另据透露,资本问题只是其中一方面,而京华时报这7个月中广告收入也少的可怜,几乎是没有什么进账,分管经营的前副社长李建四月底被调离京华,京华至今无人负责经营工作。

而在备受关注的人员待遇情况上,直至今天,据悉,京华时报的人员工资,大部分是维持在改革之前的状态,后期工资方案也做过,但是迟迟没有获批。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