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现代人不再压抑自己的天性,逐渐的从追求生活层次转移到追求精神生活。正是因为这一点,文娱产业得到飞快的发展,2016年各大小说改编剧层出不穷,IP这个名词开始在各大企业家口中广为流传。
什么是IP?
IP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故事、概念、形象、甚至一句话,可以涉及多种领域,音乐、影视、动漫、游戏等,再经过辐射性宣传,最终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代码。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美国就有了IP化方面的运营。比如漫威的复仇者联盟系列,在一个大背景下展开持续性文娱作品发展,诞生了《美国队长》《雷神》等多个超级英雄片,再将各个超人气英雄集聚在一起形成《复仇者联盟》这款IP巨作。这样的IP运营方式,让漫威成为了全球数一数二的漫画巨头。
由此可见,IP转化形式包括出版,影视、游戏、舞台剧、动漫、周边等。而目前最热门的莫过于网络文学IP。由于网络文学IP本身自带的优质内容,再加上背后强大的粉丝群体,使得影视改编汹涌如潮,各大巨头纷纷入局。
从国内近年受到观众热烈追捧的《甄嬛传》、《鬼吹灯》、《琅琊榜》、《盗墓笔记》、《老九门》、《微微一笑很倾城》等IP作品来看,IP的改编热潮将继续搅动2017年文娱产业的发展。
IP的孵化过程
每个网络文学IP作品都有一个“成长周期”。
从作者构思作品的开始,就是一个IP的诞生,再经过作品大局观的创造,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特色,故事结构的构思,最后完成小说。
在这个过程好的作品必定会吸引到大批量的粉丝,再由粉丝孵化,衍生出一系列同人作品,比如漫画、广播剧、cosplay、同人文、同人曲等,经过长时间的宣传,最后被出品人看中,演变成电视剧。
在这个时期,作品就会进入一个爆发期,IP人气急速增长,再由此改编成电影游戏等。而经过这一系列环节,一部文学作品就已经演变成一个大型IP,再由原有的IP孵化新的IP,以此循环。
而IP运营方面,通常会选择低成本、大供应形式进行IP孵化,高成本、大需求形式进行IP变现,并尽可能缩短回报周期形式。
据数据显示,文娱产业2016年,就总价值而言,已经是一个近3,800亿元的市场,剧集和综艺1,000亿元(增速30-25%),电影700亿元(增速5-10%),中国视频网站的付费用户接近6,000万。
在2015年的国产电影中,超过30%的票房来自于IP改编电影。腾讯文学1年已孵化1,000万部,IP运营将会成为文娱产业日后的长期增长点。
网络文学如何制造超级IP
题材选择
就去年《诛仙》、《幻城》、《爵迹》相继翻车来看,玄幻和仙侠题材的IP作品初显疲态,随着各种大动作和特效频繁入眼后,观众产生审美疲劳,逐渐不再追求大制作电影。
反观今年《人民的名义》、《欢乐颂2》、《我的前半生》等具有社会伦理争议的现代题材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由此来看,在今年,现代生活群像剧必定会抢占市场的主流。
内容为王
由于网络文学IP化已是大势所趋,各大出品人纷纷将七八年前乃至十几年前爆红小说拿出来翻拍。但是在作品上,内容千篇一律,剧情简单,只能靠着小鲜肉支撑整个剧情的发展,最终只能沦为爆米花剧情。
另外大量偏离原著的改编也会将孵化出来的IP重新打回摇篮里,比如《诛仙》电视剧,经过大量的改编,剧情严重偏离原著,遭到了无数原著粉的谩骂和责怪,导致《诛仙》的人气跌至谷底。
可以说,想要制造一个超级IP,必须以内容为王,品质为先,既要改编的有创新,又不能偏离原著,这样的一个作品,才是一个好IP。
就目前情势来看,动画、网剧、综艺、电视剧是较好的IP发酵形式。而在下半年里网络文学IP改编的影视剧将会越来越多,市场逐渐饱和,竞争对手有会不断增多,想要在一众IP里脱颖而出,势必要具备“好内容+好题材”两个关键的点,才能足够吸引到观众的眼球。
总的来说,目前网络文学IP化还是一大热点。在未来,网络文学也势必会和文娱产业一体化整合发展,而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提升作品本身的品质,做到慢工出细活,走可持续发展的作品衍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