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无人驾驶汽车距离上路还有多远?
众创网2017-07-20

2015年11月底,根据谷歌提交给机动车辆管理局的报告,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在自动模式下已经完成了130万多英里。同年12月,百度无人车路测完成并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其负责人王劲曾明确表示,百度无人车项目的目标是3年商用,5年量产。

2016年5月16日,百度宣布,与安徽省芜湖市联手打造首个全无人车运营区域,这也是国内第一个无人车运营区域。

然而,这全无人车运营区域出现能代表什么?无能驾驶汽车量产又真的能在五年内实现吗?还是说,这只是企业用来宣传的噱头。

无人驾驶汽车是否真的安全

无人驾驶汽车自问世以来,一直表示相对与人类,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要更高。面对这个问题,已有不少人发出自己的质疑。

拿一个网上盛传最经典的例子来说,驾驶时前方有辆车突然打滑,而您已经来不及停车。此时,在您的左边有一辆大卡车,右边则是一群等着过马路的孩子。大多数司机会选择撞向大卡车,以避免撞到行人。而无人驾驶车辆无法识别孩子们——它只会简单地看到右边的阻力较少,而将车转而冲向右边。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类似的问题有待解决。

澳大利亚袋鼠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难题,因为袋鼠跳跃的这种飘忽不定的走路方式,所以无法准确判断袋鼠与汽车之间距离,据报道,澳大利亚近九成汽车与动物相撞交通事故由袋鼠造成。

而去年,分别发生了两起Google Car无人车驾驶大型车祸事件。据数据统计报告显示,Google Car无人车每行驶 9600 公里就会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超过美国交警出勤率(每8万公里)。这引发了大量民众对于无人驾驶汽车带来安全隐患的担忧。

无人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在感知上无法突破,即便是Google Car,雷达也没有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透视探测,无法预判重叠事物。

这种依靠雷达的无人驾驶技术路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高精度地图,毫无疑问,使用非常受限。因此,目前任何一家无人驾驶汽车都无法达到L4即全自动无人驾驶等级,安全上还存在很大的隐患。

无人车上路的拦路虎

就目前而言,无人驾驶汽车只存在于特定的无人驾驶区域。实际交通太过复杂,随机性非常强,远非特定无人驾驶区可比,无人车在北上广这样交通错综复杂的城市上路是绝不可能的。

再则,无人车上路的随机性会带来很大的交通事故问题,在法律上也存在了空白缺陷需要弥补。

7月5日,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CEO李彦宏视频直播了一段自己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上北京五环的情景。这一段视频在网上立刻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一个关于无人汽车上路是否合法的问题引发了各阶层人士的争议。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应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也就意味着,驾驶人应为自然人。按照这一规定,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确实违法。不仅“路测合法化”问题仍悬而未决,而且有关无人车交通事故相关处理法律也并未得到完善,在路权和监管层面仍存在漏洞。

相对于无人驾驶的技术难度,法律困境才是更现实的,就像人类已经掌握了克隆技术,但是克隆人类不被允许一样。严格意义的无人驾驶在现有法律体系内是很难实施的,可以说法律已经成了无人车上路的一个最大的拦路虎。

无人车离上路还有多远?

在这场行业大牛聚集的风口上,他们口中的无人车似乎“没毛病”。但以实际情况来看,无人驾驶汽车还存在了诸多问题。

不仅在安全和交通上存在很大隐患,在成本、乘坐舒适度、天气感知系统等种种问题上,都还没有得到完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美,都没有马上实现无人车上路的可能。即便到了预定的时间,无人车也只能投入商用,而无人驾驶不会直接进入真正的无人状态,必然要以人工辅助的形式加以实现。

总体来说,无人车上路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大规模的量产距离我们还是长路漫漫,其修远兮。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