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盘点这些年衰败的知名餐饮
众创网2017-07-14

作为曾经的高端自助餐饮明星,金钱豹的没落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事实上,金钱豹的衰落只是高端餐饮近几年的发展缩影例如:俏江南上市失败后易主,从鼎盛时期的80家门店一度缩减到44家,湘鄂情在2013年的时候出现大面积的亏损,最终以一亿元的价格转让其系列商标,还有曾经净资产达到了18亿的净雅也陆续的关门闭店,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曾经的知名餐饮逐渐的没落下去呢?

俏江南:几次易主伤品牌

俏江南是张兰2000年一手创办的,2007年销售额就达到了10亿元左右,2008俏江南引进鼎辉资本2亿元,一度尝试上市,都已失败而告终。财务状况不佳的俏江南无奈“卖身”给了CVC ,自此以后鼎辉资本撤离。

2015年,CVC因未如约像银团偿还1.4亿美元收购贷款而出局,俏江南被香港保华接受。2017年,俏江南长沙分店被爆后厨脏乱差,创始人之子汪小菲公然发声职责CVC和保华接手俏江南后业绩下滑,伤害了品牌。

湘鄂情:转型有误成败因

湘鄂情是在2009年上市,2011年达到了盈利的巅峰值0.93亿元后,于2013年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亏损额达到了5.64亿。此后,湘鄂情开始向大众餐饮和团聚餐饮转型,不过除团聚餐饮外大部门业务还是处于亏损的状态。

为了偿债资金,2014年底,中科云网将“湘鄂情”系列商标以一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深圳市家家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同时,湘鄂情开启关店潮,据统计,2015年其北京16家门店中已经关闭了12家

2017年6月19日,中科云网称欲回购“湘鄂情”商标,同时创始人孟凯希望通过“湘鄂情小馆”和“湘鄂情八大碗”两个新品牌发展大众餐饮。

净雅:高成本难竞争

净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经营胶东活海鲜为主,1988年在山东威海成立。作为高端餐饮业的标杆,净雅曾拥有22家全资控股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山东、北京、辽宁、河南四地, 2012年其全国23家门店共实现15亿元营收。

2014年下半年,净雅爆出关店消息。2016年12月,净雅大酒店北京最后一家店关门。2017年4月,净雅济南最后一家门店停业。面对困境,净雅也做了调整,如注重餐饮后台产品研发、重点发展线上业务、开发新品牌、降低菜品价格等,但收效甚微。

对于净雅衰落的原因,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之前多依赖公务消费,市场压缩后又因为成本高、利润低等原因很难在品质上进行市场竞争,因而发展速度和节奏都无法与过去相比,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金钱豹:拖欠员工工资,嘉年华国际太不给力

 

“从2015年起,金钱豹共欠了我240多万元。”北京金钱豹供应商王刚(化名)称,整个北京地区十几位供应商共被拖欠2000万元,而这一数字也得到另外三位供应商的证实。此外,记者从多位供应商处了解到,金钱豹拖欠全国供应商货款近1亿元。

早在2016年6月,金钱豹北京供应商就曾联合在金钱豹亚运村店维权,申请法院冻结金钱豹账户约70多万元,随后双方签订还款协议。但据一位供应商透露,这份协议只执行了一两个月就中止了,之后以现金采购的方式继续供货,但前期所欠款并未还清。

供应商此后要求金钱豹以总部“上海金钱豹宴会餐饮有限公司”的名义担保执行还款计划,“我们坚信总公司嘉年华会解决问题的”,但王刚说,今年6月,北京供应商到上海总公司维权,并未得到回应。

另有供应商告诉新京报记者,嘉年华国际的董事蔡充负责嘉年华餐饮和酒店业务,金钱豹所有事务都由他决定,但目前供应商都联系不到蔡充。

事实上,金钱豹的欠账不止如此。7月7日,北京翠微店的一名员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金钱豹欠他3个月工资,店内其他50多位员工也被拖欠,总额约六、七十万元。亚运村店员工王先生也称自己被拖欠3万多元薪资。

而在一个规模达400多人的金钱豹消费者维权群里,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地的多位金钱豹消费者称其储值卡内余额为几百到万余元不等,均处于“退卡无门”状态。

9家门店被监管部门列为“经营异常”

 

事实上,监管部门早已注意到金钱豹的经营异常。今年4月,皇郡金钱豹餐饮管理(无锡)有限公司被无锡市新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而在6月,北京金钱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也被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同为“通过登记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工商信息显示,除上述2家外,还有7家金钱豹门店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包括北京金钱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太原北美新天地分公司、太原能源中心分公司,皇郡金钱豹餐饮管理(无锡)有限公司常州世贸分公司、包头分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上海金钱豹国际美食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

这些公司被列入营业异常的原因,有4家是因为通过登记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其余则为未在规定期限内公示年度报告。

另据媒体报道,依据上海市单用途行业协会资料,虽然上海金钱豹是发卡备案企业,但早在去年8月就因为不再续保而列入企业异常名单。7月5日晚,上海市商委网站也将上海金钱豹移出了备案名单。截至2017年5月,其所售预付卡内尚有1000余万元。

两次易主难止业绩严重亏损

 

金钱豹在轰然倒塌之前,曾是国内高端自助餐饮的代名词,“高大上”的复合式自助餐在当时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至2010年其门店数已扩展到18家。然而自2011年起,两次易主的金钱豹却一步步走向困局。

实际上金钱豹自2013年起便开始亏损。根据嘉年华国际公告,2013年,金钱豹营业额约9.57亿港元,亏损约2.23亿港元。2014年,金钱豹营业额为7.14亿港元,亏损约2.08亿港元。

嘉年华国际接手后,2015年金钱豹营业额为2.48亿港元,亏损0.51亿港元;2016年营收5.02亿港元,同比增长超100%,但仍亏损0.82亿港元。

与此同时,金钱豹门店也开始缩减。2015年,金钱豹在全国18个城市有26家餐厅,而到2016年底,仅在7个城市有13家门店,员工减少了1500人。

收购之初,时任嘉年华国际执行总裁的梁永昌曾表示,有信心在一年内扭转金钱豹的亏损局面,到2018年将店面总数增加到60个,做到在内地或者香港上市。但现在来看,这一承诺很难兑现。

嘉年华国际被指管理存严重问题

 

嘉年华国际2015年收购金钱豹,看中的是金钱豹的信誉及餐饮网络,同时有经验充足的管理团队。当时嘉年华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将把经营中心重新放回一、二线城市,同时出售或关停一些偏远单店以提高集团现金流量,还准备收紧金钱豹供应链,改善过往的浪费和价格偏高状态等。

接手两年,嘉年华确实做了一些战略调整,门店从26家缩减到13家,还降低了餐饮业务中的照明能源消耗,通过对供应商食材进行评估及运用标准化作业以保证产品安全等。

然而据媒体报道,嘉年华收购金钱豹后并无多少实际投入,也未优化金钱豹的管理现状,而管理层接连出走也进一步加大了金钱豹的管理难度。

品类咨询董事长唐十三分析认为,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是高端餐饮逐渐没落的主要原因,据相关资料显示,大众餐饮目前已经完全占领市场,面对整个高端餐饮行业的不景气,应该从餐饮市场中寻找的新的机会,不能盲目的追求转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正确的管理和正确的营销策略应该才是企业长久不衰的制胜法宝。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