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被巨头包围下的生鲜电商该如何生存?
众创网2017-07-12

生鲜电商兴起于2005年,从2013年起开始火爆起来,被称为是中国电商的下一个千亿市场,但是随着企业的增多,随之产生了行业的泡沫,不久后大批企业的就倒闭了,引起了人们的热议,这也成为了生鲜电商的一个转折点,到底怎么样才能玩转生鲜电商呢? 

不久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整理出了一份2016至2017年度生鲜电商“死亡”名单,给整个的生鲜电商行业无疑是又泼了一盆冷水。来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国内生鲜电商2016年的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比2015年的500亿元增长了80%,但是到目前生鲜食品在我国电商中的渗透率不到1%,难道生鲜电商真的走到了死胡同?

生鲜自提模式的许鲜网淘汰出局

诞生于2014年的许鲜网曾在北京各大高校红极一时,自提点排起长长的队伍也是校园一景,高校起家的许鲜网采取的是网上下单,次日门店自提的模式,通过与超市,便利店,小吃店等街边店合作的方式,寄放用户预订的水果,改变了学生传统在说过摊位买水果的习惯。

许鲜网创业之初,恰逢国内生鲜电商行业刚刚起步,网上预订,线下自提的模式也是一大特色,频繁的优惠活动吸引不少高校学生尝鲜,短短几个月,销售额突破千万元,一些水果细分品类甚至成为北京最大的销售商。

但是随着生鲜电商市场壮大,冷链送货上门的服务越来越普遍,许鲜网这种“高冷”的自提模式很难再吸引消费者的兴趣,陷入了线上线下全网瘫痪的尴尬地步,面对顾客的流失,许鲜网很难再吸引网购群体的关注。

从2016年起,各路生鲜电商为早日实现盈利动作频频,大多数是从这三个方面下手:布局前置仓+速达,与线下商超练手,打造线下场景,依靠巨头,为自己输血。不同于普通的日用百货,生鲜商品更容易腐损,供货,冷链物流,末端配送等任何一环节都决定着消费体验需要大量成本的投入,这让生鲜电商的争斗慢慢的成为了巨头的“游戏”,在这之前,已经有阿里投资易果生鲜,百度投资我买网,腾讯千万美元投资每日优鲜,京东7000万美元投资天天果园……

这个时候,盒马鲜生悄然上线!

 

走自营重模式运营的盒马鲜生

对于生鲜电商而言,时间是最大的成本,在生鲜电商日渐凋零的今天,传统的线上线下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与当前市场的需要,这个时候需要探索新的模式,盒马鲜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了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和竞争对手的复制难度,盒马鲜生制定了走自营重模式运营的经营战略,加大模式的输出力度,实现轻资产扩张的道路,在线下加速开店,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加大对直营,加盟,以及零售产业的合作。

盒马鲜生制定了3年内直营店发展到50家以上,实行一线城市全覆盖的发展战略,在巨头纷纷入局的今天,走自营重模式的盒马鲜生的发展道路无疑是给一些小型企业打了一剂定心丸。

生鲜消费在家庭消费中占据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多,伴随着巨头们的入局,生鲜电商行业将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在巨头纷纷入局的环境下,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找到属于自己的经营模式,制定属于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才能够在这种大环境下存活下来。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