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在1981年在日本创立软件银行集团,1994年软件银行集团正式上市。日本软银集团是一家综合性的风险投资公司,主要致力IT产业的投资,包括网络和电信。软银在全球投资过的公司已超过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 IT 公司拥有多数股份。
2017年6月下半旬,软银集团举办了股东大会。在股东大会上,围绕自己的接班人问题,59岁的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表示:“将用十年来挖掘软银的未来接班人”,并考虑下一任社长人选将从软银集团的经营层选出。并且短期内他还不打算退休。
孙正义:“我感到自己充满了活力,我还不可能退休”。
据了解,并不是孙正义不想退休,而是他不能退休。软银副董事长兼软银网路与媒体事业公司执行长尼科什·阿罗拉(Nikesh Arora)于2016年离开了软银,他曾是孙正义的得力助手之一,也是软银接班人的强力候选者。
软银集团21日发布的人事决策消息显示,目前仍空缺的会长一职将由孙正义社长兼任,副会长一职将由Ron Fisher担任,软银后继乏人的现象愈发严重,这迫使孙正义必须要坚守在岗位上。孙正义没有选择在最辉煌的时代隐去,他是否能急流勇进还是会迎来后续巨大风险,尚未可知。
孙正义在会上还表示,软银是一家资讯革命公司,未来的投资方向为人工智能(AI)、机器人、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浪潮的前端。
孙正义的投资记录非常亮眼,软银内部显示报酬率为40%,远远高于其他投资机构。
孙正义曾说过,“(投资成功概率)50%不是(投资)最好的时机,90%又太晚,70%的时候出手才是最好的。”可见他每次出手并不是像外界说的那样“赌”性十足,而是对项目的成败有很强的判断。
软银有几大成功案例:阿里巴巴、盛大、Supercell(皇室战争的开发商)。不过正因为软银愿意把视野聚焦在未来科技上,因此他们过去的成功案例并不能轻易复制到今天,科技发展的脚步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近两年内,软银投资的项目为ARM、OneWeb Satellites、滴滴出行、One97 Communications、Guardant Health、Improbable、WeWork、Nvidia、Boston Dynamics、Schaft。然而这里面掺杂着不少泛科技领域的项目,和软银科技先驱者的理念似乎有些不合。
有不少外媒认为,现在孙正义理解的科技属于两种极端:过于超前,处于科技和科幻之间的模糊地带;并不超前,只是模式创新,并非科技创新。
孙正义最近的日子其实不好过,2016年Q1,软银负债超过1000亿,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已把软银的长期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