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饿了么”公司耳熟能详,配送员已达75万人,业务遍及全国多个省份的高校区和写字楼。
不少人吃过“饿了么”的外卖,却不知道这是个从高校走出的创业团队。
张旭豪的创业梦也来自于一次玩游戏叫外卖无果的的偶然经历。2008年,还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读硕士一年级的张旭豪,他和室友一边打游戏一边聊天,突然感到饿了,打电话到餐馆叫外卖,要么打不通,要么不送。这外卖为什么不能晚上送呢?“晚上生意少,赚不到钱,何苦。倒不如我们自己去取。”“干脆我们包个外卖吧”,没想到聊着聊着,创业兴趣被聊了出来。这几个研一的硕士生开始讨论和设计自己的外卖模式。
他们的初步计划是去学校附近的餐馆游说,把他们印入订餐小册子,发放给校园里的同学,再买几辆电动车,招几个人做送餐员。甚至,两人在宿舍里安装了热线电话,一边召集餐馆加盟,一边当接线员,并外聘十来个送餐员。只要学生打进电话,便可一次获知几家饭店的菜单,完成订单。接着,送餐员去饭店取餐,再送到寝室收钱。
几个月下来,大大小小17家饭店外包给张旭豪做外卖。他们专门花了几万块钱,印制了“饿了么”外送册,不仅囊括各店菜单,还拉来了汽车美容等周边商家广告,结果基本收回制作成本。整整1万本外送册覆盖到了每个寝室,“饿了么”在校内出了名。每天从午间干到午夜,要接150—200份单子,每单抽成15%。忙的时候,张旭豪也在校区内跑腿送饭,连叹“不休学还创不了业”。
创业并不是一直这么顺下去,他们和很多创业者一样也遭遇到了团队核心成员退出的经历,“饿了么”启动宣传资金全靠几个人东拼西凑,在有一次送餐时,一位送餐员和大巴相撞,发生意外,面部被缝了40多针,团队两位核心成员选择退出,张旭豪毅然决定坚持下去。
接下来的事情又超出了张旭豪的预料,他们没想象到的是,“饿了么”并不是大学生唯一的选择。一家同样由校友创办,注册资本超过100万的同类网站“小叶子当家”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比烧钱,“饿了么”不是对手。张旭豪和他的伙伴们只能在服务上下功夫。专门研发针对商户的网络餐饮管理系统,一旦餐馆安装这套终端,就可以使用这套系统,及时更新外送菜单,还附有打印订单的功能,省去餐馆人工抄单的时间。交易额8%的佣金也被改为固定的服务费,在张旭豪看来,这样方便控制现金流,免去上门收佣金的人力成本,也能给商户释放一个信号:多劳多得。
如今,小叶子当家已经关门。“饿了么”这个从校园成长起来的创业团队,将一个意外“饿出来”的经历成就了张旭豪,他的创业并不是有多高的门槛,多伟大的想法,只是简单的想要去玩游戏的时候也有饭吃。
其实创业不就是我们有想法并为之坚持努力下去,最终得到我们想要的回报么?不要把创业想的多困难,有想法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