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无人驾驶的“风口”,人工智能的无限延伸,汽车产业正在进入一个重新洗牌的阶段。
图为谷歌无人车
无人驾驶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其主要原理在于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同时通过车载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
2015年12月,百度无人车成功完成了国内首次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李彦宏甚至豪迈宣志:希望能够看到未来第一个完全只允许无人车行驶的城市出现在中国。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国内首款无人驾驶汽车家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目前谷歌等互联网公司正在引领无人驾驶发展的潮流,特斯拉、奥迪、日产、沃尔沃、奔驰、丰田等厂商也相继加快了研发步伐。
但就目前的道路环境,无人机的推广使用还是一个难题。
在未来,无人机必须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投屏智能汽车、互联网汽车和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车。这三个阶段更像是层层递进的,每一代产品都是上一代产品的全面提升。
第一阶段:投屏车载智能汽车
投屏智能汽车是指自带车载系统,将用户的设备、使用体验与仪表盘系统无缝结合。手机或是平板和汽车相连后,通过一块多媒体显示屏幕就可以实现汽车内的多媒体娱乐、短信、电话等一系列的操作。这种方式从本质来看,是在汽车里安了一台智能手机,由于很难在驾驶时用双手操控汽车,所以优化了语音交互的方式。如谷歌的Android Auto、苹果的CarPlay,国内百度的Carlife、腾讯的WeDrive是最典型的代表。
投屏智能汽车也规划出了未来世界的汽车真正该有的功能、形态,可以看作是“飞机稿”层面的产品。
第二阶段:互联网汽车
简单说,互联网汽车是经智能操作系统赋能后的新的车品类,其拥有操作系统这个第二引擎、是可以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因为在英文翻译之中,互联网汽车被译为OS'Car。这里面暗中蕴含的寓意的是,有操作系统可能才算是互联网汽车。也就是说,最近阿里和上汽推出的荣威RX5装有YunOS系统,它属于互联网汽车。
目前,苹果的Apple Car和谷歌的Google Driverless Car是两家真刀真枪跑着具备自主操作系统的互联网汽车。
在这个阶段中,互联网汽车有着明确的产品规划方向,在理念上已经和最完整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非常接近,只是在很多功能上还无法达到科幻概念中应有的水准。
第三阶段:无人驾驶汽车
真正的无人驾驶,也就是可以直接导航目的地,甚至是彻底拆掉方向盘和油门刹车踏板的无人驾驶,它绝不是一辆车的单独行为,它的背后需要智能交通、通信网络、法律规则等在内的生态环境的成熟。
无人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可以知道的是无人驾驶汽车一定是最终进化的方向,不过目前来看条件并不成熟。无论是技术、政策、法律还是用户心理层面上来看,无人驾驶汽车目前都很难完全推进,尚处于试验阶段。无人驾驶汽车目前还需要各方面配套设置的辅助才能够真正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