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AA(互联网 金融 身份认证联盟)年度大会公布了一项身份认证的黑科技,不久的将来,用户将可通过“刷眼”来匹配用户完成手机支付等服务。
据了解,“刷眼”所使用到的技术是虹膜识别,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条形码、二维码识别技术,只不过它识别的不是简单的条码而是人眼虹膜位置的信息。人眼外部由巩膜、虹膜和瞳孔三部分构成;巩膜即眼球外围白色部分,眼睛中心为瞳孔部分,虹膜位于巩膜和瞳孔之间,包含丰富的纹理信息。
虹膜具有唯一性、稳定性、非侵犯性、防伪性。
唯一性:每个虹膜所包含的信息都不相同,出现形态完全相同的虹膜组织的可能性远低于其他组织。虹膜的纤维组织细节复杂丰富,具有极大随机性。同卵双胞胎的虹膜纹理信息不同,同一个人左右眼的虹膜纹理也不会相互认同。
稳定性:虹膜从胚胎期第三个月开始发育,到第八个月虹膜的首要纹理构造成型,之后基本终生不变。一般性疾病不会对虹膜组织造成损伤,不会因职业等因素造成磨损,虹膜识别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
防伪性:虹膜是人眼的可见部分,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使用照片、录像、尸体的虹膜代替活体的虹膜图像基本不可能,保证了生理组织的真实性。
虹膜技术是目前各种生物识别中安全性最高的识别方法。搭载虹膜识别系统的手机未来有望推向市场。
IFAA成立于去年6月,已经拥有了60多位会员,基本涵盖了智能终端设备身份认证全产业链,包括应用厂商、手机生产厂商、芯片厂商等各个环节。其中不乏高通、联发科、华为、三星、小米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本地免密、远程认证、近场认证等多个认证场景,IFAA制定并完善了相关标准,并进行了试点和推广。IFAA致力于让更多的智能终端用户享受到了生物识别技术带来的安全与便利。在今天的年度大会上,“IFAA Inside TM”品牌也首次亮相。
大会上IFAA方面透露,人脸、指纹识别已经成为被广泛接受的生物识别认证。人脸、指纹等身份认证手段已惠及近1亿用户。